一位妈妈带她18岁的儿子雷晓东(化名)来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,必要时结合催眠心理治疗。
原因是她的儿子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:“妈妈”。她的解释是,儿子从小是由前夫带大的,没跟她在一起生活,叫“妈妈”不习惯。晓东也认为是从小没跟母亲一起生活,感觉比较陌生,叫不出口。晓东的亲戚朋友都对他说:“好歹她也是你的妈妈,总是要叫一声吧?”可无论如何他就是叫不出来,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?
在催眠心理治疗中,让晓东回溯到他小时候。他看到了一件事,那是他三岁时,有一天晚上,他妈妈哄他到二楼的房间去睡觉了,他自己睡着之后,他的心灵很清楚地看到了妈妈正在一楼的房间收拾行李。而且,妈妈身穿一件红色的洋装,在收拾化妆台上面的东西,边收拾边掉着眼泪,收拾完后,妈妈带着行李,在半夜两点多离开了家。
心理咨询专家:“为什么当时妈妈会这么做呢?”从沟通中了解到,原来爸爸妈妈离婚了,而离婚后的妈妈必须离开这个家,孩子归爸爸扶养与监护,所以孩子必须留在家里。妈妈害怕孩子伤心难过,所以先哄孩子去睡觉后,自己打包好行李,离开这个家,从此妈妈没有再回来过。
这个过程中,他的肉体在二楼睡觉,但心灵的他记录了妈妈当时所做的一切,妈妈离家之后,他从小到大都没有再跟妈妈在一起生活过,一直上了高中才跟妈妈联系上。
三岁时妈妈离开他的这个过程,让他对妈妈产生了很深的怨恨。因为他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,妈妈都不在身边,他常常被同学嘲笑:“你是没有妈的孩子!”虽然他现在长大了,读了高中,跟妈妈取得了联络,可是他始终不肯叫一声“妈妈”。
在催眠心理治疗中,让他回到三岁时妈妈离开家时的情景,引导他融入当时妈妈内心的感受。这时,他看到当时妈妈是非常无奈的。因为他必须跟爸爸离婚,必须离开这个家,而又不能带走他。
让他对妈妈表达自己的感受时,他说:
“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?当我想念你的时候你在哪里?”
“当我被人家欺负的时候,我的妈妈在哪里?”
“每次我的老师要我写作文,题目是写我的妈妈时,我怎么写?”
“每次我被同学欺负的时候,你有没有回来帮助我?”
“你为什么不要我了?你为什么不爱我了?”
哇!他一股脑的说出对妈妈的怨恨与不满。
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,再请他融入妈妈当时内心的感受,他融入的时候体验到,当时妈妈其实是非常不愿意离开的,尤其她离开的时候非常舍不得他,非常想念这个孩子,所以妈妈内心也是非常无奈的。
可再次让他表达对妈妈的感受时,他又一股脑地说出更多对妈妈的不满,他说:“从小到大,我好想你回来,但是你始终不回来看我。”“你为什么要遗弃我?”“我那么的爱你,你为什么不爱我了?”“我那么的需要你,你为什么不需要我了?”说得泪流满面,不断地让他把心中的怨恨与委曲充分地表达出来。
心理咨询专家:“对于你的妈妈,你可以宽恕的是什么?”
晓东:“唉!我当然可以宽恕她,当时她也是无奈的,她必须离开家里,她跟爸爸离婚了。”
心理咨询专家:“对你的妈妈,你不能宽恕的是什么?”
晓东:“我不能原谅她!我不能宽恕她!她在我那么小就离开我,不爱我,也不回来看我!我需要她的时候,她到底在哪里?我被欺负的时候,我的妈妈在哪里?”
不断让他把内心压抑的委曲一一倾诉出来之后,他的心慢慢地软化了,这时再让他融入到当时妈妈的内心中,去体会妈妈的感受,他突然发觉,妈妈其实是非常爱他的,只是迫于无奈和不得已,才不得不狠心离开他。当他真正体会到妈妈的心后,他才愿意真正地宽恕他的母亲。
在催眠状态中,让他想像着妈妈就在面前,他看着妈妈,泪流满面地叫了一声:“妈妈”。
心理咨询催眠心理治疗结束后,晓东主动张开双手,紧紧的拥抱妈妈,并叫着:“妈妈”, 为了这一句话,妈妈等了十几年。
过后晓东的妈妈奇怪地问:“老师!你是怎么做到的?我的孩子无论别人怎么劝他,他死都不肯叫我一声‘妈妈’,你给他做了催眠心理治疗后,他一下子就改变了。”
她接着说:“老师!好奇怪,我不知道为什么,在你给他做催眠治疗的过程中,我有一种很想哭的感觉,我不知道为什么?是不是刚刚我的孩子说出的内容跟我有关?”
心理咨询专家:“没有错!他说的内容确实跟你有关,可是不能随便告诉你。”
晓东妈妈:我知道,太谢谢你了!
晓东一直以来都无法宽恕妈妈当时的行为,他以为妈妈遗弃了他,导致他死都不肯叫她一声“妈妈”,通过心理咨询结合催眠心理治疗,终于化解了他与妈妈的积怨,母子俩开始了亲密互动。
恨要用爱来解决,宽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良药。
想健康长寿,除了营养均衡充足、学会劳逸结合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与情绪了。能接受的东西越多,心态越好。不能接受的东西越多,心态越差。
面对同样的问题,有的人能想得通,但有的人就想不通,差别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。
我举一个例子,我曾祖父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就是我的祖父,小儿子就是我的堂祖父。堂祖父的儿子就是我的堂叔,即我父亲的堂弟。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每个家庭至少得有一个人上战场打日本鬼,我的祖父于是参军上战场。祖父离开家的时候,我的父亲还在娘肚子里,还没有出生。我祖父离家当兵之后再也没有回来,死在战场上了。堂祖父于是照顾并送我的父亲读书。
后来我的堂叔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待我的父亲,认为我的父亲一辈子都欠他们家的。他看问题的角度是这样的:“你从出生开始,我们一家都在关心你照顾你,还供你读书,我们对你的大恩大德你一辈子都报答不完。”因为他总是这样看问题,所以心理总是不平衡。
如果他这样想:“你的父亲跟我的父亲是亲兄弟,如果你的父亲不上战争,我的父亲就必须上战场,然后战死的人就有可能是我的父亲。你的父亲是为保家卫国而牺牲,所以我的父亲抚养你及供你读书是理所当然的,你不欠我们家的。”如果是这样想,兄弟之间的很多矛盾冲突就迎刃而解了。
图片203: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
一个孩子得到的爱、关注、认可不够,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,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。
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,他就没有自尊。没有自尊,就没有价值感。没有价值感,这个人就要消失掉,没有人愿意消失,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于是他就开始捣乱,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,你们还会关注我。
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,比生存本身更强烈。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,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,既影响健康,还会产生厌世情绪,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。
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,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,当自己感到强大时,谁也不能将他击倒。